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6月15日,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正式揭牌。
如果不是到实地采访,还真是想不到,在一个地处河北省中部的地级市,居然凝聚起了独特的外事资源,逐步形成对外合作的先发优势。不仅为城市自身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还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东欧“16+1”合作的“大棋盘”上落下了重重一子。
没错,这个城市就是沧州。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沧州就已经与欧洲“邂逅”。1956年,欧洲国家赠送我国670台套农机设备落户沧州,周恩来总理亲自把接收这批设备的区域命名为“中捷友谊农场”。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作为中欧友谊象征的中捷友谊农场,已经变身为中欧产业园,成为河北乃至全国的沿海开放高地。然而,多年的海外合作和进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并没有让这个园区获得应有的知名度,对于多数国人来说,这里依然“养在深闺人未识”。
是该到了扬名的时候了。今年6月17日,沧州迎来了一项盛事――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正式挂牌。这也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全国唯一一家面向中东欧国家的中小企业合作区,沧州开放之城,文化名城的声名藉此打开。欧洲多国驻华使节、参赞到会祝贺,合作区的成立让他们“嗅”到了难得的商机,看到了合作的前景。
在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揭牌仪式上,保加利亚驻华大使格里戈尔?波罗扎诺夫对中国书法文化赞不绝口。
当沧州“遇上”欧洲,将为欧洲送去哪些“礼物”?
“这为欧洲的中小企业分享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蛋糕’,找到了一个出口!”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说,园区的挂牌是落实2017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的成果之一。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发达,对外合作的愿望强烈。如果只把重点放在与国外大企业的合作上,还不如中小企业来得务实和便捷。”
采访保加利亚驻华大使格里戈尔?波罗扎诺夫,他也应和了霍玉珍的观点:与地方合作是中东欧“16+1”合作的独特维度。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是弥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市场规模不对称的一种方式,因为中国部分省市的市场规模已接近中欧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市场规模。同时,从欧方来看,与地方合作是进一步开放经济的契机。保加利亚的食品、化妆品、葡萄酒等已经通过中欧产业园进入中国市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中国的机械制造、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等投资者已经开始深入了解保加利亚,并达成了多项投资意向。
这次来到沧州,斯洛伐克中国商务中心副总经理伊万?迪丹诺维奇带来了两份合作意向书。他表示:“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为斯洛伐克企业搭建了最为优质的发展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欧洲企业既可以快速实现入驻,在最短的时间内投产达效,也可以利用合作区内的研发平台进行科研创新,并就地孵化,还可以将自己的产品面向全中国进行展销,不断提升自己国家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揭牌仪式上,保加利亚驻华大使格里戈尔?波罗扎诺夫对中国书法文化赞不绝口。
当欧洲“遇上”沧州,又能为沧州的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在沧州建起了全国唯一一个中东欧合作园区。”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叶定达在发布会上表示,合作区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园区开发、产业发展、土地使用、环境保护等政策,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与中东欧国家在高端制造、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制造和科技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揭牌大会上,园区的同志为记者提供了一份长长的合作项目落地名单:斯洛伐克飞行培训、波兰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鲨鱼轻型飞机制造、飞行模拟器制造、尼特拉葡萄酒庄、荷兰华荷花卉等等,总投资额超过580亿元。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与斯洛伐克农业大学、克布尔诺科技大学、乌克兰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已经进入到深化阶段,势必将中东欧的先进技术向国内转移,进而又孵化一批潜在的优质产业项目。
谈及合作区的未来,沧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发林表示,这是沧州市首家“国字号”的中小企业合作区,规划和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未来合作区要全面打造成为“中国中东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国中东欧产业合作基地、中国中东欧文化交流中心”,这对沧州乃至河北省加快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沧州“遇上”欧洲,形成了一次高质量邂逅。务实双赢的合作和潜力无限的发展,让沧州与中东欧国家的心贴得更近,手握得更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朱磊)
在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揭牌仪式上展出的多家合资企业的最新产品。